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寒冬时节,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王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驿站”一点儿也不冷清。因为要连线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种植户们早早聚在这里。“今年,我们合作社的水稻要扩种700亩,得选好品种、用好技术种好粮,打响黄河口品牌,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刚结束视频连线,东营区慧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龙义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在王营水稻种植基地,良种、良法、良机与良田有机结合,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合作社计划“小田变大田”,通过除埂、填沟,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吸引更多种植能手投入水稻种植,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收益。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我们要从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扩大良种覆盖等方面综合施策,落实落细各项惠农措施。”文汇街道党工委书记隋长杰说,要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发挥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专家点评】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国内资源、生态条件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粮食高位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随着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粮食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此外,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刻不容缓。“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战略安排,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底气所在。
提高粮食产能,必须以“提地力”为基础,抓住“科技增产”这个关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大任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要保住耕地数量。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耕地非农用途管制,强化农业用途管控,落实好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耕地用于种粮的数量。二要提升耕地质量。下大气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三要着力提高单产。在增产和减损上两头发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好种业翻身仗,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尽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粮食优良品种。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促进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技融合,减少农机作业粮食损失;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减少病虫害导致的粮食损失。稳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产提质。四要切实强化激励。着力调动和提升“两个积极性”。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动主产区抓粮积极性,让主产区抓粮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待遇,多种粮、多打粮、多卖粮。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吃亏,能获利、多得利。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15版)
广东2022年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地表水优良率达92.6%******
环境优美的广州南沙(资料图) 南沙区政府 供图
中新网广州1月10日电 (记者王坚)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10日消息,2022年全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其中,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全省PM2.5平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3年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25微克/立方米);全省地表水优良率达92.6%,连续2年实现90%以上达优,县级以上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继续保持100%达标率。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林文介绍,2022年,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6项污染物年均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QI达标率为91.3%;区县方面空气质量普遍改善。
同时,全省89个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和77个县级行政单位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2.6%,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12个断面水质由Ⅲ类改善为Ⅱ类优,5个断面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良,2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
深圳一处环境优美的河道(资料图) 王坚 摄
“按照国家的初审数据,2022年广东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劣Ⅴ类比例为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十四五’目标任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新科表示,接下来,该省将推动重点国考断面攻坚,持续巩固潮州市枫江深坑、揭阳市练江青洋山桥2个断面消劣成效,针对不稳定达标断面,指导推动各地精准精细治污;并抓好重点时段水污染防治以及重点污染指标管控;同时,抓重点治水工程建设,坚持控源截污为主线,建立攻坚断面的重点工程、重点措施清单,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林文表示,2023年广东将加快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包括开展工业园区VOCs自动监测站建设,推进跨市交接断面、重点河流断面支流通量监测,加强饮用水源、工业园区预警监测,完善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等。此外,还将优化省级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地下水监测井规范化建设。(完)